close

最近開始在想,我以後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呢?

如果回國後學分都能順利修畢,明年我就會從大學畢業。
這樣一想突然變得好快,「明年」耶...

因為不想繼續待在總是被書本(其實是考試、報告與作業...)淹沒的求學環境,我想我不會選擇進入研究所,但...不念研究所,可以做什麼工作呢?

老實說,比較教育系唸了兩年,我唯一見到自己有所進步的部分,大概只有「做報告」吧。關於教育的知識,我覺得自己學得一點都不紮實...但總不可能靠「做報告」找到工作...不是要否定系上的教學,但比較教育系偏重的似乎是問題的思辨、學者的培養,偏偏我完全沒有當學者的特質或是熱情...對於「說大道理」也是完全不OK。這樣的教學對我而言,似乎不太有幫助,意義也不大。



那就先來想一想,我喜歡做些什麼事好了。


我喜歡...

「動手做」。(這一定是遺傳到我爸!哈哈)

我喜歡動手用各式各樣的材料做些小東西,像是,用布料做小包包、玩偶、書籤,或是任何出現在靈感中的小物;用木頭刻印章;用各式的畫具(鉛筆、水彩、粉彩、彩色筆、奇異筆...)畫畫等...

我也喜歡動手做中的「思考」過程。或許是關於實行的步驟,或許是思考可以怎麼將我的想法呈現在作品中。這次的系服設計獲得大家青睞,就讓我非常有成就感!(雖然我連成品都還沒看到...哈哈)

如果我的理科學得好的話,我想我也會喜歡玩一些和機械有關的東西。每次看爸爸在完成機器的構圖或製做後,所獲得的成就感與快樂,我都很能體會。一樣東西,從無到有,從靜止到轉動,靠的是自己的思考設計與親手製作,那樣的成就感是無法替代的。

雖然,我不覺得自己很會做小東西、很會畫畫等,但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總是令我非常快樂,當然事後所獲得的小小稱讚也很重要啦!哈哈。而且我並不嚮往只坐在辦公室裡處理滿是數字文件的工作...

所以...這是我未來的方向(之一)嗎?



今天剛好在博客來看到「一克拉的夢想」這本書的簡介,書中阿信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好深刻,他說:「如果我不在夢想裡,就是在前往夢想的道路上。」是什麼樣的自信、和對生命的熱忱讓他能夠信心滿滿的說出這樣的話?

突然想起,九把刀也說過一句和夢想有關的話:「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雖然他並不是我欣賞的作家,但這句話說得真好。是呀,既然是自己的夢想,是否能得到別人的認同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吧。或許被嘲笑,更能顯出夢想的獨特性,於是也就更有實踐的價值。

其實關於夢想,我們誰不是聽過各式各樣鼓勵實踐的話語?「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或許是最耳熟能詳的一句,但當一句話因為流傳得太頻繁變成一種形式,激勵人心的成分,也就會隨之下降了。(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而像阿信和九把刀所說的,這樣直接反應出現實生活中夢想情境的話語,並不多。偏偏其實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這樣最單純卻也最有力的,面對現實的勇氣。


雖說到德國來,是實踐夢想的第一步,但,我有好好的把第二步、第三步也紮實嗎?我想讀好德文,我想多出去看看這個世界,用我自己的方式理解他,不靠口耳相傳、不靠旅遊書、不靠別人的「我覺得...」。我也想趁在這裡的這段時間找到自己未來想做的事,好好了解「方思評」到底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裡?
所以,帶著自己的期許,上路吧!別讓回國後的自己,對這段日子產生遺憾!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順便分享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文章(http://n.yam.com/chinatimes/china/201201/20120115778281.html),篇名為「大陸人在台灣─孤島與高牆」,寫的是關於一個大陸學生對於自己和台灣同學之間相處的觀察與思考。
的確,我們很幸運,但幸運的人通常都察覺不到自己有多幸運。或許就像我在看陳之華寫關於芬蘭的書時,她所描述的讓我萬分羨慕的教育制度,在芬蘭人眼中再平常不過,而不覺得自己幸運地擁有令別人欣羨的教育空間。在台灣,我們擁有自由選舉的權利、擁有瀏覽網路空間的自由、各種各樣的資訊流通到我們毫無察覺自己擁有的比想像中多更多。但如果不懂得好好運用這些資源,流動的資源終究也只是空轉而已。
對於作者文中所提到關於Facebook的看法我也感到贊同。其實我自己對Facebook這東西一直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即使你不在家人、朋友身邊,還是可以透過FB即時更新近況了解彼此生活的概況;恨的是,FB上一句句簡短的話語,有時可能只會流於瑣碎且毫無內容的對話,這樣的對話意義又在哪裡?好像「零距離」,但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成面對電腦與網路的對談,其實就是最遠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該變成只是一個「讚」、一個片刻的留言吧。不過,我想任何事都適用過與不及都不佳的道理,只要不過度使用,FB在弱關係的維繫上,還是頗有貢獻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wk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